2012年英语硕士毕业论文题名录  | 
  
  
   序号  | 
   题名  | 
   导师  | 
   学生  | 
   辑号  | 
  
  
   1  | 
   外语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素质探究——对五名大学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  | 
   邓长慧  | 
   蔡苗  | 
   1  | 
  
  
   2  | 
   探究学习环境:英语学习共同体的初步设计  | 
   邓长慧  | 
   夏静  | 
   1  | 
  
  
   3  | 
   城乡生源大学生大学英语学习适应性的对比研究  | 
   张珍珍  | 
   李倩  | 
   1  | 
  
  
   4  | 
   隐喻理论在高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| 
   袁晓玲  | 
   扬琴  | 
   2  | 
  
  
   5  | 
   大学英语写作中隐喻思维与学习者错误的相关性研究  | 
   程向莉  | 
   钟娟  | 
   2  | 
  
  
   6  | 
  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口译中的翻译策略——基于第七次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交替传译实践的案例分析  | 
   黄莉  | 
   高聪儒  | 
   3  | 
  
  
   7  | 
   利用语境知识提高口译质量  | 
   胡玲  | 
   朱晓晨  | 
   3  | 
  
  
   8  | 
   交传中非自然停顿现象的研究  | 
   胡玲  | 
   朱丹  | 
   3  | 
  
  
   9  | 
   论人事部二级口译考试对翻译硕士学生的反拨效应  | 
   胡刚  | 
   林名仲  | 
   4  | 
  
  
   10  | 
   论同声传译质量的提高——基于一次同传练习的案例分析  | 
   胡刚  | 
   万雅洁  | 
   4  | 
  
  
   11  | 
   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汉英交替传译的影响——基于一次交传练习的案例分析  | 
   汪涛  | 
   任洁琼  | 
   5  | 
  
  
   12  | 
   速记法在口译笔记法中的应用探讨  | 
   汪涛  | 
   黄智  | 
   5  | 
  
  
   13  | 
   浅析现场口译质量的影响因素——基于NBA球星德怀特·霍华德武汉站新闻发布会口译实践分析  | 
   吴钟明  | 
   林阳  | 
   6  | 
  
  
   14  | 
   形合意合影响下的汉英同传技巧——以中国湖北咸宁第二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会议口译为例  | 
   吴钟明  | 
   魏旋旋  | 
   6  | 
  
  
   15  | 
   同声传译中听力问题案例分析——基于中英连线“博物馆馆藏教育功能”研讨会现场同声传译  | 
   吴钟明  | 
   张谊  | 
   6  | 
  
  
   16  | 
   译员综合素质的案例分析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彭晶晶  | 
   7  | 
  
  
   17  | 
   从认知负荷模式看交传中的失误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叶培  | 
   7  | 
  
  
   18  | 
   探析认知负荷模型对口译策略的影响——以温家宝总理在第八届中国-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讲话的同传练习为例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皮文婷  | 
   7  | 
  
  
   19  | 
   课程字幕翻译浅析 以《食物的心理学,生物学以及政治关联》(The Psychology, Biology and Politics of Food)为例  | 
   牟杨  | 
   肖烁  | 
   8  | 
  
  
   20  | 
   信息型文本翻译策略初探——以武汉“真好”网站译文为例  | 
   黄莉  | 
   熊爱琼  | 
   8  | 
  
  
   21  | 
   论英语传记体小说的汉译——以《罪案实录》为例  | 
   朱宾忠  | 
   蔡凉冰  | 
   8  | 
  
  
   22  | 
   环保主题新闻文本翻译研究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陈锐  | 
   9  | 
  
  
   23  | 
   《经济学人》经济新闻翻译研究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赵梦露  | 
   9  | 
  
  
   24  | 
   论社会科学文本的汉译标准及策略——以The New Public Service---Serving, Not Steering 第十一章为例  | 
   方兴  | 
   闫姿颖  | 
   10  | 
  
  
   25  | 
   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——以《纽约时报》新闻翻译为例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黄文娟  | 
   10  | 
  
  
   26  | 
   哲学类名词术语的翻译策略研究——以《精神之贵》翻译为例  | 
   李庆生  | 
   谭奕珺  | 
   11  | 
  
  
   27  | 
   论情景喜剧语言幽默的修辞及英汉翻译——以《老友记》为例  | 
   熊伟  | 
   严慧  | 
   11  | 
  
  
   28  | 
   英文社科类学术专著汉译要点概述——以《新公共服务:服务,而不是掌舵》第十章为例  | 
   方兴  | 
   杜玉娟  | 
   11  | 
  
  
   29  | 
   传记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——以《米歇尔·奥巴马》和《欣赏列宾》的翻译为例  | 
   任晓晋  | 
   何帆  | 
   12  | 
  
  
   30  | 
   论学术论文翻译技巧——以Is American Catholicism Anti-Intellectual?为例  | 
   张国庆  | 
   李萌  | 
   12  | 
  
  
   31  | 
   城市外宣翻译策略探析——以武汉市宣传资料的翻译为例  | 
   龙江  | 
   蔡翔  | 
   12  | 
  
  
   32  | 
   论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| 
   孙晓丹  | 
   夏文维  | 
   13  | 
  
  
   33  | 
   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 | 
   汪火焰  | 
   孙潇冰  | 
   13  | 
  
  
   34  | 
   新疆哈萨克族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迁移  | 
   汪火焰  | 
   巴哈古力  | 
   13  | 
  
  
   35  | 
  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多义名词习得的实证研究  | 
   吴斐  | 
   曲奕斐  | 
   14  | 
  
  
   36  | 
   意象图式视角下的英语女性诗歌研究  | 
   吴斐  | 
   熊玉  | 
   14  | 
  
  
   37  | 
   中国学生英语时态语态习得的认知研究  | 
   吴斐  | 
   周贝  | 
   15  | 
  
  
   38  | 
   心理空间视角的英语诗歌隐喻分析  | 
   吴斐  | 
   桂玲  | 
   15  | 
  
  
   39  | 
   基于认知教学法的词汇教学研究  | 
   汪火焰  | 
   陈珊  | 
   16  | 
  
  
   40  | 
   在线互动对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  | 
   张珍珍  | 
   赵妮莎  | 
   16  | 
  
  
   41  | 
   意象图式视角下的英语女性诗歌研究  | 
   吴斐  | 
   熊玉  | 
   17  | 
  
  
   42  | 
   心理空间视角的英语诗歌隐喻分析  | 
   吴斐  | 
   桂玲  | 
   17  | 
  
  
   43  | 
   中国学生英语时态语态习得的认知研究  | 
   吴斐  | 
   周贝  | 
   17  | 
  
  
   44  | 
   运用语法隐喻促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的研究  | 
   徐康  | 
   齐环环  | 
   18  | 
  
  
   45  | 
   课堂教学应用图式理论促进大学生英语写作的研究  | 
   徐康  | 
   赵菁  | 
   18  | 
  
  
   46  | 
   学习理念与学习风格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成绩及语用能力的影响  | 
   孙晓丹  | 
   徐超  | 
   18  | 
  
  
   47  | 
   《傲慢与偏见》与《简·爱》中女性意识的对比与研究  | 
   张国庆  | 
   夏丹  | 
   19  | 
  
  
   48  | 
   查尔斯·狄更斯两部小说中的理想主义精神  | 
   朱宾忠  | 
   曾奕  | 
   19  | 
  
  
   49  | 
   谭恩美《喜福会》的女性主义解析  | 
   朱宾忠  | 
   徐威  | 
   19  | 
  
  
   50  | 
   学生课堂展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 | 
   吴新华  | 
   贺圣洁  | 
   20  | 
  
  
   51  | 
   词块教学与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| 
   徐康  | 
   张芳  | 
   20  | 
  
  
   52  | 
   协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实证研究  | 
   陈金兰  | 
   杨舟  | 
   21  | 
  
  
   53  | 
   论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| 
   孙晓丹  | 
   夏文维  | 
   21  | 
  
  
   54  | 
   任务复杂性与中国学生英语记叙文写作语言特征研究  | 
   周保国  | 
   侯晓文  | 
   22  | 
  
  
   55  | 
   通过语体教学法培养中国外语学习者的语体意识  | 
   邓鹂鸣  | 
   徐大双  | 
   22  | 
  
  
   56  | 
   运用过程语体教学法,发展中国外语学习者读写语体能力  | 
   邓鹂鸣  | 
   肖亮  | 
   22  | 
  
  
   57  | 
 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复合式听写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 | 
   马王超  | 
   白梦璇  | 
   23  | 
  
  
   58  | 
   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研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完形填空的效度  | 
   马王超  | 
   陈静  | 
   23  | 
  
  
   59  | 
   促进大学生反思对英语阅读理解的效应研究  | 
   徐康  | 
   杨艳艳  | 
   24  | 
  
  
   60  | 
   通过听力元认知教学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  | 
   徐康  | 
   郑静  | 
   24  | 
  
  
   61  | 
  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情景剧《家有儿女》中父母与青少年的冲突性话语  | 
   李庆生  | 
   罗蕾  | 
   25  | 
  
  
   62  | 
   英语课堂话语中语码转换的会话分析  | 
   李丹丽  | 
   刘畅  | 
   25  | 
  
  
   63  | 
   书面纠正性反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准确性的影响  | 
   周保国  | 
   杨园园  | 
   25  | 
  
  
   64  | 
   中文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 | 
   马萧  | 
   穆亭亭  | 
   26  | 
  
  
   65  | 
   从目的论看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  | 
   黄莉  | 
   李聪  | 
   26  | 
  
  
   66  | 
   关联理论视角下电视与报纸国际软新闻翻译比较  | 
   牟扬  | 
   熊熙一  | 
   26  | 
  
  
   67  | 
   故乡之于文学创作——薇拉·凯瑟的草原小说分析  | 
   朱宾忠/崔东  | 
   邓雯  | 
   27  | 
  
  
   68  | 
   伊迪丝·华顿笔下的悲剧漩涡  | 
   朱宾忠  | 
   邵欢  | 
   27  | 
  
  
   69  | 
   博爱、和谐、共存——《典仪》之文学伦理学解读  | 
   胡晓红  | 
   唐启丽  | 
   28  | 
  
  
   70  | 
   家园:不能到达的乌托邦——分析空间语境下《店员》和《人性的污点》中的犹太人家园追寻之旅  | 
   程文英  | 
   田津  | 
   28  | 
  
  
   71  | 
   帕特·巴克《再生》三部曲的后现代性研究  | 
   龙江  | 
   郑观文  | 
   29  | 
  
  
   72  | 
   镀金年代里的冷静反思——马克·吐温作品中的反智主义  | 
   张国庆  | 
   聂萌  | 
   29  | 
  
  
   73  | 
   都市差异空间——从空间角度解读莱辛的《爱情,又来了》和《简·萨默斯的日记》  | 
   赵红英  | 
   韩小芳  | 
   29  | 
  
  
   74  | 
   业余者、局外人、搅局者——论梭罗的知识分子形象  | 
   熊伟  | 
   刘思洋  | 
   30  | 
  
  
   75  | 
   《沉寂的星球》中的火星地理——文学地理学的解读  | 
   王爱菊  | 
   林柯  | 
   30  | 
  
  
   76  | 
   异性恋强制规范体制囚笼下的身份构建——《乔万尼的房间》中的性别身份构建  | 
   胡晓红  | 
   邓林  | 
   30  | 
  
  
   77  | 
   存“异”以求同——《芒果街上的小屋》双语译本研究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彭乐  | 
   31  | 
  
  
   78  | 
   论汉译英中连词的处理——以杨宪益与戴乃迭的《边城》译本为例  | 
   姚兰  | 
   吴阳  | 
   31  | 
  
  
   79  | 
  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“间性”维度的关联研究  | 
   李庆生  | 
   徐小鹏  | 
   32  | 
  
  
   80  | 
   文学文体学视阈下对《骆驼祥子》两英译本风格再现问题的比较分析研究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赵华  | 
   32  | 
  
  
   81  | 
   本能五部曲——弗洛伊德视域下海斯特·白兰的成长  | 
   任晓晋  | 
   丁朝  | 
   33  | 
  
  
   82  | 
   挣扎的灵魂 畸变的躯壳——十九世纪英、美、法文学中的典型畸形人物研究  | 
   任晓晋  | 
   冯迪  | 
   33  | 
  
  
   83  | 
   塞林格的精神追求——从东方宗教到艺术宗教  | 
   熊伟  | 
   朱红  | 
   33  | 
  
  
   84  | 
   教师反馈及同伴反馈对大学英语写作影响的对比研究  | 
   郭赛君  | 
   李恩惠  | 
   34  | 
  
  
   85  | 
   图里规范理论视角下的余光中译《理想丈夫》研究  | 
   马萧  | 
   胡斯嘉  | 
   35  | 
  
  
   86  | 
   从目的论视角看科幻小说翻译——以《两年假期》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 | 
   方兴  | 
   刘捷  | 
   35  | 
  
  
   87  | 
   《菊与刀》中译本杂合现象对比研究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邹嫒  | 
   35  | 
  
  
   88  | 
   基于语料库的鲁迅小说《伤逝》三个英译本的译者痕迹研究  | 
   刘世平  | 
   周佳  | 
   36  | 
  
  
   89  | 
   关联视角下《兔子跑吧》的对话翻译研究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刘成  | 
   36  | 
  
  
   90  | 
  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——以《乔布斯传》中译本为例  | 
   胡玲  | 
   陈勋  | 
   36  | 
  
  
   91  | 
  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——以《我的帝王生涯》为例  | 
   汪涛  | 
   张鸿凡  | 
   37  | 
  
  
   92  | 
   在后殖民视角下对《喜福会》中文化翻译的研究  | 
   吴钟明  | 
   张莉  | 
   37  | 
  
  
   93  | 
  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层次理论与翻译研究——以《狂人日记》为例  | 
   胡刚  | 
   鞠娜  | 
   37  | 
  
  
   94  | 
   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焦虑感、自尊感及专业表现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| 
   游长松  | 
   王婧  | 
   38  | 
  
  
   95  | 
   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 | 
   游长松  | 
   张汀  | 
   38  | 
  
  
   96  | 
   多媒体自主学习中心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  | 
   张珍珍  | 
   杨丹丹  | 
   38  | 
  
  
   97  | 
   以学习策略为基础促进英语听力的自主学习  | 
   汪火焰  | 
   朱盼盼  | 
   39  | 
  
  
   98  | 
   对大学英语课堂青年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 | 
   游长松  | 
   邹特  | 
   39  | 
  
  
   99  | 
  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和情感因素  | 
   汪火焰  | 
   童欣  | 
   39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