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英语硕士毕业论文题名录  | 
  
  
   序号  | 
   题名  | 
   导师  | 
   学生  | 
   辑号  | 
  
  
   1  | 
   汉英同传压缩策略初探——基于“气候变化与公众利益国际会议”同传实践的反思  | 
   方兴  | 
   胡小棠  | 
   1  | 
  
  
   2  | 
   论商务口译目标语的调整策略  | 
   龙江  | 
   曹思  | 
   1  | 
  
  
   3  | 
   论英汉交替传译中流水句的处理策略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郑念  | 
   2  | 
  
  
   4  | 
  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同传中省略的方法和策略——基于作者会议同传的案例分析  | 
   李庆生  | 
   喻凤翾  | 
   2  | 
  
  
   5  | 
  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外事口译中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  | 
   张国庆  | 
   谢雯雯  | 
   3  | 
  
  
   6  | 
   汉英无稿同传与有稿同传之质量对比——以环境法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实践为例  | 
   吴钟明  | 
   鄂文静  | 
   3  | 
  
  
   7  | 
   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同声传译临场问题的应对策略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刘雯  | 
   4  | 
  
  
   8  | 
   顺句驱动在口译中的运用  | 
   胡玲  | 
   金念念  | 
   4  | 
  
  
   9  | 
   从释意理论角度探究会议口译的策略  | 
   胡玲  | 
   陈威  | 
   4  | 
  
  
   10  | 
   论同声传译中的信息流失及省略策略的应用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秦尊璐  | 
   5  | 
  
  
   11  | 
   专业型会议口译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——以三次会议口译实践为例  | 
   汪涛  | 
   覃璐  | 
   5  | 
  
  
   12  | 
   论以目的论为指导的现场技术口译方法  | 
   汪涛  | 
   刘野  | 
   6  | 
  
  
   13  | 
  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联络口译员的介导作用和主体意识研究  | 
   方兴  | 
   张译丹  | 
   6  | 
  
  
   14  | 
   翻译行为理论观照下的旅游翻译思考  | 
   任晓晋  | 
   宾晓溪  | 
   7  | 
  
  
   15  | 
   论英语时政新闻中的隐喻翻译  | 
   王爱菊  | 
   邱炜玮  | 
   7  | 
  
  
   16  | 
   广义互文视角下的译者心理分析——以文化类文本England's Dreaming为例  | 
   朱宾忠  | 
   王明娟  | 
   7  | 
  
  
   17  | 
   探讨科幻小说的翻译标准——基于《两百年人》的翻译实践  | 
   胡晓红  | 
   吴莎  | 
   8  | 
  
  
   18  | 
   论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——以《外国人在汉指南》笔译实践为例  | 
   吴钟明  | 
   刘韬  | 
   8  | 
  
  
   19  | 
   散文翻译的美学再现——以周国平散文英译为例  | 
   黄莉  | 
   周文珊  | 
   9  | 
  
  
   20  | 
   基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散文词汇翻译——以郁达夫散文为例  | 
   黄莉  | 
   贾姗姗  | 
   9  | 
  
  
   21  | 
   论财经文本的汉译及其策略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唐偲  | 
   10  | 
  
  
   22  | 
   电视新闻对外报道翻译策略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李奕  | 
   10  | 
  
  
   23  | 
   论中医温泉养生文化的翻译  | 
   熊伟  | 
   熊筱  | 
   11  | 
  
  
   24  | 
   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翻译——以Sarah Orne Jewett的乡土文学的中译本为例  | 
   熊伟  | 
   全显艳  | 
   11  | 
  
  
   25  | 
   互文性视角下的汉英漫画翻译交际功能的实现  | 
   马萧  | 
   王丽娜  | 
   12  | 
  
  
   26  | 
   顺应论视角下的高校外宣翻译  | 
   马萧  | 
   刘晓晨  | 
   12  | 
  
  
   27  | 
   论奥巴马演讲风格的翻译——以每周演讲为例  | 
   马萧  | 
   徐宁  | 
   13  | 
  
  
   28  | 
   礼貌原则视角下英汉公示语对比研究  | 
   李庆生  | 
   张家宜  | 
   14  | 
  
  
   29  | 
   接受美学视角下The Da Vinci Code两个中文译本研究  | 
   胡玲  | 
   彭颖  | 
   14  | 
  
  
   30  | 
   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协商意义时交际策略的应用  | 
   李丹丽  | 
   李昶颍  | 
   15  | 
  
  
   31  | 
   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四个程度副词语义韵对比研究  | 
   刘世平  | 
   李兴艳  | 
   15  | 
  
  
   32  | 
   湖北省高考英语阅读试题项目功能差异研究  | 
   卢晓仙  | 
   陈秋雯  | 
   16  | 
  
  
   33  | 
   英文虚构及非虚构书籍短评的体裁对比分析  | 
   邓鹂鸣  | 
   张琪  | 
   16  | 
  
  
   34  | 
   小传单,大境界——基于语体分析的行业传单研究  | 
   邓鹂鸣  | 
   杨丹  | 
   16  | 
  
  
   35  | 
   林语堂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——以《生活的艺术》为例  | 
   熊伟  | 
   苏虹  | 
   17  | 
  
  
   36  | 
   《宋明评话选》隐喻翻译研究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潘珊珊  | 
   17  | 
  
  
   37  | 
   从交际翻译的视角看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的翻译  | 
   刘军平  | 
   蔡演  | 
   17  | 
  
  
   38  | 
   从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外宣翻译——以武汉城市规划展示厅中译英译本为例  | 
   吴钟明  | 
   熊倩  | 
   18  | 
  
  
   39  | 
   从种子移植理论看《李白诗选》中文化意象的英译  | 
   马萧  | 
   雷柏龄  | 
   18  | 
  
  
   40  | 
   从诗学观看杨宪益乐府英译  | 
   马萧  | 
   刘珺  | 
   18  | 
  
  
   41  | 
  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——以《围城》为例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李悠扬  | 
   19  | 
  
  
   42  | 
   陌生化与文学翻译关系的研究——以小说《青衣》、《玉米》的英译为案例  | 
   胡孝申  | 
   潘真真  | 
   19  | 
  
  
   43  | 
  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——以《不谈爱情》的英译为例  | 
   黄莉  | 
   王瑞  | 
   20  | 
  
  
   44  | 
   从乔治·斯坦纳阐释学视角看葛浩文译《呼兰河传》译者主体性  | 
   汪涛  | 
   陆艳  | 
   20  | 
  
  
   45  | 
   从文字到影像——以《喜福会》为例的电影改编分析  | 
   胡晓红  | 
   李尼  | 
   21  | 
  
  
   46  | 
   女性的哲学智慧——十九世纪美国女性文学形象解读  | 
   任晓晋  | 
   吴秋玲  | 
   21  | 
  
  
   47  | 
   自然 社会 精神:马克·吐温和沈从文作品中河流意象的生态解读  | 
   任晓晋  | 
   余静远  | 
   21  | 
  
  
   48  | 
   逾越与服从之间的两难境地——析玛格丽特·福勒游记《夏日之湖》中的性别焦虑  | 
   胡晓红  | 
   张巧  | 
   22  | 
  
  
   49  | 
   冲突,容纳,共存——论黄哲伦《蝴蝶君》中的含混  | 
   张妍岩  | 
   刘文菁  | 
   22  | 
  
  
   50  | 
   张力视角下的《恩主》伦理主题研究  | 
   张国庆  | 
   胡晶晶  | 
   22  | 
  
  
   51  | 
   身份的重构——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主体性分析  | 
   朱宾忠  | 
   凌梦娟  | 
   23  | 
  
  
   52  | 
   心灵救赎:托妮·莫里森小说中幻想的作用研究  | 
   程文英  | 
   邓以南  | 
   23  | 
  
  
   53  | 
   获救于受虐之中——论田纳西·威廉斯的三部“黑暗剧”  | 
   文育玲  | 
   王华英  | 
   23  | 
  
  
   54  | 
   肌肉结构与杰克·伦敦式英雄  | 
   张国庆  | 
   李倩  | 
   24  | 
  
  
   55  | 
   青年人身份追寻之旅——试析菲茨杰拉德的《人间天堂》《美与孽》和《伟大的盖茨比》  | 
   王爱菊  | 
   冯海英  | 
   24  | 
  
  
   56  | 
   自我和人性的反思之旅——对劳伦斯三部代表作的案例分析  | 
   程雪猛  | 
   陈玲玲  | 
   24  | 
  
  
   57  | 
   紫色的伤痛、渴望、尊严与爱——小说《紫色》中西丽的灵性成长  | 
   赵红英  | 
   刘倩  | 
   25  | 
  
  
   58  | 
   哈代的反战思想及其笔下的军人形象  | 
   朱宾忠  | 
   张婧  | 
   25  | 
  
  
   59  | 
   母亲身份:祝福还是诅咒?浅析19-20世纪美国女性作家小说中的典型母亲形象  | 
   龙江  | 
   毕文静  | 
   25  | 
  
  
   60  | 
   中国大学生硕士论文英文摘要中的名词化现象研究  | 
   吴斐  | 
   张帆  | 
   26  | 
  
  
   61  | 
   象似性在中国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研究  | 
   吴雷  | 
   吴雷  | 
   26  | 
  
  
   62  | 
   高职高专英语教科书对中国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——以《前景英语》和《新职业英语》为例  | 
   吴斐  | 
   邢琳琳  | 
   26  | 
  
  
   63  | 
   高中英语学困生地情感因素研究——以舒城中学为例  | 
   袁晓玲  | 
   祝明慧  | 
   27  | 
  
  
   64  | 
  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现状调查——以恩施高中为例  | 
   袁晓玲  | 
   覃民辉  | 
   27  | 
  
  
   65  | 
   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技术学院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 | 
   郭赛君  | 
   万颖慧  | 
   27  | 
  
  
   66  | 
   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与课堂参与相关性研究  | 
   游长松  | 
   万靓仪  | 
   28  | 
  
  
   67  | 
   网上阅读策略运用及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——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  | 
   邓长慧  | 
   向天  | 
   28  | 
  
  
   68  | 
   交际教学法对大学生英语四级听力影响的研究——以雅思听力为训练材料  | 
   马王超  | 
   周敏  | 
   29  | 
  
  
   69  | 
   通过听力学习策略训练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水平  | 
   马王超  | 
   余璐  | 
   29  | 
  
  
   70  | 
   英文电影教学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  | 
   游长松  | 
   肖灿  | 
   30  | 
  
  
   71  | 
   对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外交政策部分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| 
   游长松  | 
   王会玲  | 
   30  | 
  
  
   72  | 
   歧义容忍度和听力元认知意识对大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  | 
   汪火焰  | 
   张昕  | 
   31  | 
  
  
   73  | 
   戏剧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 | 
   张珍珍  | 
   刁岚  | 
   31  |